close
都昌縣交通局公路養護中心黨支部的“微生活”是江西黨員融入“微時代”的一個剪影。自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來,江西各級黨組織搭建“微傢園”、創新“微學習”、強化“微管理”、點亮“微心願”、發揮“微能量”,全省黨員集體步入“微時代”。截至今年3月初,全省已有96%的黨支部建立瞭“微信學習群”。
搭建“微傢園”實現“微覆蓋”
2016年4月,江西在啟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伊始,就按照省委要求,探索利用微信平臺組織黨員學習教育,號召“把微信學習群建在支部上”。省委書記鹿心社提出,要註重發揮網絡優勢,促進深度用網,把微信作為聯系和服務黨員的重要手段,創新黨員的教育管理,探索利用微信平臺開展線上開放式的黨內組織生活。
貫徹落實省委要求,省委組織部連續下發《關於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通知》《關於做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體會千字文、基層精彩微黨課、微信學習精彩內容和格言警句等學習教育資源征集工作的通知》《關於“喜迎黨代會黨員話心聲”微信征集活動的工作通知》《關於春節期間利用“兩微一端”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等,從省級層面佈局,在全省黨員中營造瞭“用微”“愛微”的濃厚氛圍。
省委組織部建立全省“兩學一做”微信公眾號——“江西黨建微平臺”,已成為贛鄱黨員“微時代”的必備學習助手。公眾號設置中央精神、黨章黨規、系列講話、重要評論、各地動態、學習體會、先鋒故事等欄目,通過視音頻秀、漫畫、圖解等豐富多彩而又簡明直觀、接地氣的形式,推送黨員學習好資源、好經驗、好榜樣,著力打造江西“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指尖課堂”。短短一年時間,全省已有近45萬黨員關註,躋身全國黨建微信公眾號“五強”行列,成為既有權威性,又深受黨員喜歡、基層歡迎、好看管用、有趣有味的學習教育新載體。“從‘中央精神’中汲取能量,從‘江西行動’中感受活力,江西黨建微平臺就是這麼走腦入心。”省國資委機關黨員李曄用“微、快、精、準、豐”五個字來表達自己對江西黨建微平臺的愛不釋手。
搭建支部“微信學習群”,開辟黨員即時學習、廣泛交流、互促共進的“微傢園”。贛州市將此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采取下發文件、發放補助、加強考核等方式,層層壓實責任,積極引導廣大黨員把“微平臺”建起來、用起來。永修縣虯津鎮黨委發動各村黨員骨幹和年輕黨員兼職當起瞭“微信教導員”,手把手地教支部老黨員使用發微信消息、分享文章、語音對話等功能,使老黨員們在組織生活中得到集體“回歸”。
“以前參加黨支部活動,下雨天不方便,有時業務忙去不瞭。現在支部建在手機裡,大傢都在線上學習、討論、評議,時時刻刻能聽到組織的聲音、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分宜工業園盛泰光學公司建成“微支部”後,有20多年黨齡的黨員嚴菊生一邊演示手機,一邊告訴記者。
創新“微學習”激發“微活力”
“打開手機就能參加支部活動”“刷刷微信就能參與黨課學習”“掃掃二維碼就能參與志願服務活動”,這在江西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師生黨員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邁入“微時代”,高校師生黨員成為最活躍的一個群體。他們通過微信、微博、QQ群、手機APP、釘釘等現代信息傳播手段,努力打造黨員學習交流的“微陣地”、黨員規范管理的“微平臺”、傳播黨建好聲音的“微高地”、黨員開展志願幫扶的“微傢園”。華東交大要求全校黨建骨幹帶頭錄制瞭75節微黨課,內容涵蓋黨章黨規、系列講話和黨史黨情等,因為生動活潑“接地氣”,已經成為校園被“點贊”最多的課程之一。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將理論團刊《學子思考》升級為集“紙媒+微端+線下”三維一體的微報平臺,其“朋輩推薦”選登的文章,常常引發廣大青年學生“同頻共振”,成為校園同學間的熱議點。今年3月下旬,省委書記鹿心社、省長劉奇到高校調研思想政治工作、為青年大學生做政策和形勢報告的消息在《學子思考》發佈後,上萬的閱讀量中,“為江西崛起而發奮讀書”“思想上要高大上,學業上要白富美”“我是江西人,我驕傲”“春風化雨,為鹿書記點一個大大的贊”“響應省長號召,畢業後在江西創新創業、成長成才”成為大傢最多的留言。
創新“微學習”,延展瞭黨員幹部學習的時空概念。上饒市通過微信直播技術,打造“區委—基層黨委—基層黨支部”三級聯動的“黨課主播”運行平臺,以“直播講學、移動聽學、線上互動、在線督導”等形式開展支部教育。進賢縣針對農村黨員在外流動、集中不便的情況,開設“線上黨課”,通過向微信群定期推送集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於一體的“微黨課”,讓外出黨員、流動黨員通過微信上黨課,實現“人在異地、學在一起”。萍鄉市安源區東大街組織流動黨員以“故鄉在我心”“黨旗照我行”為主題開展“微體會”“微心得”,組織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黨員以“文武擂臺”“誰能爭鋒”等為熱點開展瞭“微比拼”“微競賽”。九江市潯陽區通過微平臺說生活小事,定期分享“九江好鄰居”“潯陽好黨員”等先進人物事跡,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強化互動交流、答疑釋惑。靈活新穎的學習形式,深受廣大黨員歡迎。“一‘機’在手,有效突破瞭傳統黨內組織生活在時間地點上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瞭社區黨員難集中、教育難落實、組織生活難開展、管理難到位、作用難發揮等問題。”樟樹市藥市社區黨支部書記盧志紅深有感覺觸地說。
“全會聽取和討論瞭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瞭《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在信豐縣安西鎮田壟畬族村,黨員溫聖洪翻到去年11月十八屆六中全會期間支部推送的一條信息說,及時準確的“微課堂”,就像一場場“及時雨”,洗滌沖刷著他這個偏遠農村黨員的思想和靈魂。在南昌市彭傢橋街道光明社區,黨員胡靜曾一邊向記者展示手機裡的社區支部“黨員微傢”,一邊興奮地說:“以往的生活隻顧埋頭圍著柴米油鹽轉,如今‘黨員微傢’讓我體驗到瞭生活有‘琴棋書畫’,更有‘築夢中國’,‘微傢’給瞭我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給生活註入新激情。”“黨員微信學習群”的普及,使江西廣大黨員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成為政治自覺。
“我爺爺是一位經歷過革命洗禮的老地下黨員。或許是長期做地下工作的原因,爺爺平時的話不多,從來不主動說當年的經歷。但爺爺卻有一個‘口頭禪’,那就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這貌似聊傢常,其實是省教育廳年輕黨員楊勃“微黨課”的開場白。“微生活”中,黨員們站到瞭黨內政治生活的“舞臺中央”,人人都是“主角”。黨課一改過去“板著面孔講黨建、站在高處空說教”的方式,大多數是從身邊人、身邊事、身邊理等細微處入手,將工作中、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以小見大加以點評,現身說法,用“微故事”講出“大道理”,黨員們都覺得“接地氣、很新鮮”。“‘微生活’既聊工作、又嘮傢事,批評與表揚變得更溫馨瞭,承認錯誤變得不那麼尷尬瞭;平常面對面說不出的話,通過微信能交流瞭;平常見瞭領導就緊張,在微信裡也能侃侃而談瞭。”共青城市黨員鮑小濤的這樣說著“微生活”帶給他的驚喜。通過在微平臺上組織“微討論”“微發言”,交流“微體會”“微心得”,像鮑小濤這樣轉變的黨員不在少數。“在微信的互動交流中,黨員不再是‘高大全’的完人,而是某個方面體現社會正能量的‘達人’。”江西省腫瘤醫院外科黨支部的王熙說。
強化“微服務”密切“微聯系”
“我們利用微信工具,努力讓每一位流動黨員都‘回傢’,實現流動黨員無論身處何處,都能時刻與黨組織‘心連心’,感受到傢的溫暖。”南城縣建昌鎮鳳凰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春華告訴記者,由於多種原因,流動黨員手機號更換頻繁,“流動”容易變“失聯”。依托微信平臺,鳳凰路社區黨支部利用電腦制作微信“尋人貼”,公佈《致“失聯”黨員的公開信》和支部聯系電話、微信群二維碼等信息,開展失聯黨員“雙找”活動,使21名“失聯”黨員重新“回傢”。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江西黨建微平臺新增“粉絲”12萬,其中在外省的流動黨員就有2.7萬人。
全省各地紛紛建立“微支部”,讓“流動黨員”重新安傢。靖安縣水口鄉駐上海黨總支通過微信平臺搭建“微支部”,召開支委“微例會”,進行“微活動”,開展“微學習”,落實“微聯系”,完善黨建工作“微匯報”,打造“指尖”上的黨建學習宣傳教育新陣地,實現築傢聚遊子、流動不流失。這種新鮮、生動的活動方式得到瞭水口鄉駐上海流動黨總支52名黨員的大力支持。如今這個“微平臺”已經成為靖安縣外出人員的一個“傢”。
為瞭讓每名外出黨員都能加入“微支部”,撫州市委組織部實施網絡“安傢”工程,全市建立微信黨支部7055個,將流動黨員、找回的失聯黨員全部納入“微支部”進行“微管理”,每月黨員固定活動日,外出黨員在“微支部”中開展“微學習”,體驗“微生活”。“在外漂泊多年,終於有瞭回傢的感覺。”邱星是一名在京務工多年的流動黨員,春節回金溪老傢過年時,村裡的黨支部書記找到瞭他,把他加入瞭黨支部微信群,現在他在北京也體驗到組織生活瞭。“加瞭微信,可以用語音、視頻聽課討論,隨時隨地很方便。而且,微信有記錄,我有時候不能按時上課,晚上有空瞭再翻看記錄,一堂課也不會落下。”長年在外打工的黨員南豐縣黨員鄒亞斌表示。“這讓我們有瞭指尖上的傢。”崇仁縣白陂鄉黨員鄒峰雲說,“黨支部的工作真的做到瞭我們心坎上,讓我們‘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黨’,再也舍不得被‘流失’瞭。”撫州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何磊介紹,“‘兩學一做’開展後,撫州市委組織部積極指導各級基層黨組織建立微信黨支部,將全體黨員納入微信黨支部進行管理,實現實體支部與網絡支部對接,讓流動黨員通過微信支付的方式按月上交黨費,采取微信互動的辦法參加組織生活,進一步增強流動黨員的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有效解決瞭流動黨員組織管理難、活動開展難、作用發揮難的問題。”
利用黨員微信群,井岡山大學探索建立海外臨時黨小組,建立培養聯系人跟蹤機制,督促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2014級國護專(1)班的鐘韻婷是一名學生預備黨員,2016年8月將赴韓國進行一年的學習。出發前,學校將鐘韻婷和另外兩位入黨積極分子組成臨時黨小組,學校配備的兩名培養聯系教師通過微信定期瞭解她們的學習生活情況。高校普遍利用微信群覆蓋到國外訪學的黨員教師中,並確保瞭寒暑假期間支部政治學習不斷線。正如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始發博士的微感言,“黨員微信群連著你我他,這種形式的創新使我們聯系更加緊密。”
加強“微管理”發揮“微作用”
“滴滴滴……嘀嘀嘀……”3月18日上午,“市縣部長微群”熱鬧非凡,原來是群主“一石激起千層浪”,分享的《打通黨建最後一公裡!江西首個“書記面對面”談黨建平臺上線》引起瞭群裡100多名市縣組織部長的熱議,大傢你一言我一語,對南昌市青雲譜區開展的這項探索進行瞭2個多小時的討論。
經過建設,層層覆蓋、層層聯動的微信工作群正在全省各級黨組織發揮作用。省委組織部要求,各級黨委要建立微信工作群,按照下管一級的原則,將所屬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納入工作群,加強“微工作”交流指導和督查落實。要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下級黨組織建立學習群,並派出班子成員或專職工作人員加入下級黨組織學習群,指導“微工作”開展。
通過全省公眾號引領帶動、各級工作群督導推動、支部學習群交流互動,江西各級黨組織加強微信平臺日常管理,用小小微信“微”動“大”文章,將黨員的思維調動起來。
高安市石腦鎮每天都安排專人及時向黨員們“送餐”,包括時政要聞、金融發展、道德倫理、先模人物、廉政教育以及國學經典、生活哲理、紅色小故事等,內容的豐富,讓黨員們讀得懂、看得進。鷹潭市月湖區勝西社區黨總支指定專人負責微平臺信息更新,嚴格落實信息發佈審簽制度,使黨員能夠及時學習最新政策精神,第一時間瞭解市、區黨建工作動態。宜春三小黨支部通過微平臺,尋找教師身邊默默無聞、敬業奉獻的“三小最美教師”等“微人物”,講述幾十年如一日盡善盡美的老教師們“微故事”,展示發生在每個教師身邊的閃光之處,將教師的力量和改變匯聚成推動學校發展的強大動力。廬山市開展“黨員隨手拍”活動,及時將黨員“微瞬間”、“微故事”以圖文形式上傳至微信公眾號,傳播正能量。“微信群最初隻是為瞭增強黨員之間的聯系,後來大傢分享的‘精神食糧’越來越有內涵、越來越有嚼勁,討論越來越深入,使這裡成瞭黨員學習交流的主陣地。”贛州市贛縣南塘村黨支部書記鐘國梁笑呵呵地說。
各地充分發揮微信便捷高效的功效,探索瞭通過微信群對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督查的新機制。進賢縣在“黨員活動日”當天要求全縣各支部以拍照片或者錄視頻的方式,將當天的活動開展情況上傳到微信工作群中,同時以抽查的方式到工作現場檢查實際效果,並把檢查結果在微信群裡通報,做到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確保各支部紮實開展系列黨員活動。信豐縣為全縣基層黨組織選配“三會一課”監督專員作為每個“微信群”群主,負責全程指導、監督、評價基層黨組織落實黨的組織制度,以在線查看會議記錄、影像資料,現場督察下發整改通知單等方式,指導監督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的高效落實。定南縣通過建立內容發佈審核、人員入群規定、管理員職責、支部黨員學習等制度,強化對本級開通的“微平臺”的日常管理。全南縣印發瞭《關於加強黨務微信群、QQ群等網絡平臺管理的通知》,確保“微平臺”管理正常化、嚴格化。
通過加強微管理,暢通支部黨員的交互式無障礙溝通渠道,變“單線聯系”為“多線聯系”,從而建立對流動黨員長期穩定有效的聯系方式,切實加強和改進對流動黨員的有效管理。贛州市蓉江新區打造“微支部”,將全體黨員納入群內,黨員思想匯報用微信傳遞,心得體會在微信上公開,黨員講評、規章制度等信息通過“微平臺”發佈,有效破解瞭黨員日常管理難的問題。贛縣通過“微平臺”向黨員作政治提醒、組織提醒、警示提醒等“微提醒”,增強黨員身份歸屬感。
點亮“微心願”傳遞“微力餐廳油煙處理量”
“想要一雙新棉鞋”“想獲得一個新書包”“想要一個電暖爐”“想要一本新華字典”……這樣的“微心願”愛心征集卡出現在許多黨員微信群中,一個個“微心願”被點亮。
弋陽縣曹溪村程畈村黨支部自開展點亮“微心願”活動以來,以解決困難傢庭需求為落腳點,瞭解掌握殘疾、孤寡、空巢、單親、貧困戶等困難戶的小願望、小訴求,並以“微心願”認領活動倡議書、“微心願”登記表等形式,引導黨員幹部自發認領“微心願”。吉安縣指陽鄉充分發揮江西手機網移動終端的優勢,新設“幹群魚水情”版塊,整合瞭轄區20個黨組織、380餘名在冊黨員和100餘名在職黨員力量,黨員幹部隻需在平臺上進行實名註冊報到,即可實現黨員服務與貧困戶心願的無縫對接。截至目前,APP共征集貧困戶各類“微心願”432個,黨員幹部已認領完成426個。共青城市蘇傢垱鄉在公眾號“文明蘇鄉”上,發佈《關於開展“幹群心連心、點亮微心願”活動的通知》,征集瞭全鄉11個村(居)、10所小學共45名貧困學生的“微心願”,並圓滿完成瞭41個“微心願”的圓夢行動。
全省各地基層黨組織在微信群內積極開展愛心志願服務、認領“微心願”、扶貧幫困、助學助殘、文明創建等活動,逐步形成線上線下齊心互動的大志願服務格局。瑞昌市桂林街道東關村1組4歲的小女孩餘元元,因血小板嚴重減少要做手術,但高昂的手術費對這個低保傢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黨員幹部通過村黨支部建立的微信群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響應、積極募捐,幫助餘元元一舉戰勝病魔。
這樣的愛心也在安源煤礦采三區黨支部的黨員微信群流淌,流入患重病職工劉躍源的心田;在於都縣仙下鄉三貫村黨支部黨員微信群跳躍,跳出瞭設立黨支部助學基金的“金點子”;在萍礦集團巨源煤業公司醫院黨支部黨員微信上接力,匯聚成近20萬元的愛心捐款;在貴溪市泗瀝鎮泗瀝村黨支部微信群上升溫,使全村低保戶都感受到無比的溫暖……
萍鄉市安源區鳳凰街機關黨支部借助“互聯網+”的學習模式,利用“安源區鳳凰街微服務”微信平臺,將鳳凰街組織開展的黨員志願服務活動項目在微信上實時報道,其中就涉及認領“微心願”、“黨建+文明創建”、開展黨員活動日、扶貧幫困、助學助殘等方面的黨建工作,以此形成線上線下齊互動的大志願服務格局。景德鎮昌江區奶牛公司乳制品廠2002年改制後,自發成立“黨員互助站”,組織下崗改制企業黨員職工過組織生活、協助社區參與小區管理、服務社區居民群眾,通過為社區長壽老人慶生、打掃小區衛生、更換樓道燈泡等“微服務”,老黨員朱冬初說:“這些溫暖的小舉措,時時刻刻讓黨員感受到瞭組織的關懷,傢的味道。”
註重“微結合”釋放“微能量”
“黨員微信群已經成為幹群交流的小平臺、黨建工作的小助手、傳播正能量的小窗口,推動越來越多的‘黨建+黨支部微信群’工作探索和創新,使黨建活動也越來越接地氣兒。”省氣象局直屬機關黨員胡志斌說。
鉛山縣電商產業園通過“微支部”,圍繞電商產業園和業主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產品購銷渠道不暢、電商業主“各自為戰”等各類問題,開展微討論18次,解決問題12件。石城縣湖坑村黨支部通過“微聯動”征集黨員和群眾對於脫貧的建議,組建煙葉生產和大棚蔬菜種植合作社。黨員與合作社進行結對,協調做好土地流轉、爭資爭項、宣傳推介、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工作,讓近百戶貧困戶享受瞭脫貧增收的成果。
“2016年,我們神山村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已達7760元,實現瞭大幅增長,實現瞭率先脫貧的目標,我們可以向總書記報告瞭。”這是井岡山市茅坪靜電除油煙機價格鄉神山村村民發自肺腑的聲音。說起鄉親們脫貧致富,神山村支部書記黃承忠感觸最深的是“微平臺”。通過微信平臺,進一步提高農村黨建工作水平,使專傢和農戶實現“零距離”交流,直接為農戶解答技術難題,並發佈種植方面的視頻。農戶高興地說:“現在我們人人手上都有個‘移動老師’,有什麼不懂的直接在田間地頭就可以得到解決。”
油煙分離機
采訪接近尾聲,但記者仍意猶未盡。“微影響”在江西黨員中仍在持續提升,它以靈活互動、即時便捷、傳播迅速的特點,突破瞭傳統黨建工作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實現瞭異味處理新時期黨建工作與信息技術的高效融合。以“愛微”“用微”為起點,江西各級黨組織繼續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互聯網+黨建”新模式,著力打造“智慧黨建”新平臺,努力創造江西黨建工作新經驗……
李雷本報記者魏星
3BD97C152E823282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